首页 > 内蒙古 > 锡林郭勒盟

潮尔道-阿巴嘎潮尔

潮尔道-阿巴嘎潮尔

阿巴嘎潮尔即通常所说的潮尔音·道,它完全是用嗓音发出的声音,如同哈拉哈潮尔、呼麦一样用嗓音发出不同的音和音色。演唱潮尔道(čogurdaguu)之“潮尔”,意为“回声”、“和声”、“回响”,是蒙古族一种古老的多声部合唱形式,仅存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过去,潮尔道是在宫廷王府或隆重的庆典仪式、大型那达幕会上由专门的“王爷的歌手”演唱。表演方式是由一名歌手唱长调形态的旋律声部,其余人演唱持续的固定低音,后面有附加的“副歌”部分,叫“图日勒格”,由参加宴会的所有人及歌手一起演唱。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潮尔道在元朝宫廷中演出。后来,元朝灭亡,蒙古皇室北上至今锡林郭勒境内,潮尔道被带到了锡林郭勒草原。解放前,潮尔道盛行于锡林郭勒阿巴嘎、阿巴哈纳尔等旗王府中,曾经担任王府首席歌手的著名长调大师哈扎布及其师父特木丁都曾演唱过潮尔道。潮尔道传统曲目共有10首,分别是《圣主成吉思汗》、《金色的诃子》(《珍贵的诃子》)、《孔雀》、《旷野》、《太阳般升腾》、《前世积德》、《晴朗》、《大地》、《强壮的栗色马》、《月亮和星星》等。根据题材内容,可分为赞颂歌和哲理歌两大类。潮尔道音乐旋律一律为长调形态,结构程式为〔引子+潮尔道(正歌)+图日勒格〕。

潮尔道的演唱,由长调领唱、潮尔伴唱、器乐伴奏组成。其风格高贵典雅、博大恢宏、庄严肃穆,演唱技艺高超绝伦,是蒙古族古典音乐之精品,是人类多声音乐及歌唱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充分展现了蒙元以来蒙古宫廷礼仪音乐的面貌,显示了草原贵族独特的音乐审美和艺术追求。

蒙古族音乐可以分为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祭祀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宫廷音乐主要是蒙元时期以及“北元”时期的蒙古族宫廷音乐和清朝时期的满族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包括萨满音乐、佛教音乐。其中,民歌,根据声部的多寡可分为单声部民歌和多声部民歌两种。单声部民歌,可根据其音乐节奏特点,分为长调和短调。

多声部民歌有多人演唱的潮尔道和一人演唱的呼麦两种。根据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和唱词特点,分为一般抒情民歌和叙事民歌两种。叙事民歌是介乎于民歌和说唱音乐之间的一种体裁,有古代叙事歌和近现代叙事民歌两种。根据民歌演唱的文化内容和民俗功能,又可分为一般民歌、劳动歌、礼赞歌、训谕歌、宴歌、婚礼歌、游戏歌、儿歌等。蒙古族歌舞艺术,一般包括民俗歌舞和宗教歌舞两种。如,新疆蒙古人的“萨布尔丁”、鄂尔多斯的“盅碗舞”、昭乌达的“呼图格沁”、科尔沁的“安代”、呼伦贝尔布里亚特的“纳日给勒格”等。蒙古族有着极其丰富的叙事音乐遗产。除了上述叙事民歌以外,还包括英雄史诗、说书和即兴说唱等形式。有陶力、陶吉、蟒古思因·乌力格尔、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等。蒙古族器乐艺术,有打击乐器、弓弦乐器、弹拨乐器和吹奏乐器四种。打击乐器有萨满鼓、钹等萨满乐器及各种佛教鼓、钹类乐器。这些乐器具有重要的宗教法器的象征意义。弓弦乐器,可分为抄儿类弓弦乐器和胡尔类弓弦乐器两种。抄儿类弓弦乐器有蒙古族的抄儿、叶克勒、锡纳干·胡尔、阿日森·胡尔、黑勒嘎森·胡尔等。抄儿类乐器,音色淳厚、泛音丰富,过去多用于英雄史诗、民歌等演唱形式的伴奏,也用于乐队合奏。胡尔类乐器,只有大、小两种。蒙古族弹拨乐器有火不思、托甫秀尔、雅托噶、扬琴、三弦等;吹奏乐器有冒顿朝尔、临布(笛子)、口簧等。蒙古族宗教音乐主要有萨满音乐和佛教音乐两种。其中,佛教音乐丰富而繁杂,大致可以分为诵经音乐、歌舞音乐和器乐等三个类型。除了宗教音乐以外,蒙古族还有特定的祭祀音乐。目前尚存的主要有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祭祀乐”和“合撒儿祭祀乐”等。

推荐锡林郭勒盟更多特产
锡林郭勒盟导航

下一篇:砀山唢呐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