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刻水印技艺
传统木刻水印技艺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木刻水印技艺起源于中国古代书画的复仿制技术,其发端于明末清初,在杭州、扬州、绍兴等地流传。木刻水印,也称饾版印刷,它的工艺路线为:勾描——刻板——水印,是在中国传统雕板印刷的基础上针对色彩丰富的国画复制而产生的,即将画中颜色分色分板雕刻后套印而成,适合幅面不大、色彩不复杂的作品,并标明是复制品,不作真迹销售。如建国初期复制的《韩熙载夜宴图》,就由1667块木板套印而成。
木刻水印工艺繁琐,要求工匠充分理解原画,色彩把握准确,勾线功底高超。但即使如此,它也只能复制色彩简单的作品。同时由于是手工制作,不可能还原准确,只能做到近似。此外,在勾勒线条时直接接触原画,对原画也有一定的损伤,复制普通作品可以,复制国宝级文物是不适合的。
目前,经过十余年苦心钻研,传统木刻水印在集中优点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书画墨及颜料进行改进,解决了传统木刻水印复制书画色彩及幅面的限制,解决了在中国宣纸、绢上复制中国书画的难题,成功地复制了数千种中国历代名书画。
传统木刻水印技艺主要在绍兴县停云馆传承,该馆还是国家文物局授权的具备修复国家一级纸质文物的唯一的民营机构,具备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最高资质,证书编号:可文设(甲)字1106-2008)和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最高资质,证书编号:可文修(壹)字1107-2008),有一支技术精良的古字画修复装裱队伍,这支队伍有比较丰富的博物馆古字画修复经验,装裱的风格能与原画非常接近,而且各类装裱材料都是自己特制的,故从画芯到装裱实现了逼真的复制。
2009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