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

唐氏动物标本制作技艺

唐氏动物标本制作技艺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氏动物标本制作技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氏标本制作技艺包括动物剥制标本、浸制标本、动物内部解剖标本、骨骼标本等技术,集欧式技法与其他流派精髓于一体,其中动物剥制标本制作技艺最具特色,采用独特的化学工艺处理毛皮,以棉花、木屑等作为填充物,方法省时简便,更好的适应野外工作的需要和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制作的生态标本形象逼真、保存时间长,能够还原动物生活时的自然生态。

唐氏标本制作技艺的起源要追溯至19世纪末,“开山鼻祖”唐春营协同他的儿子和同胞兄弟在英国人拉图史(LaTouche)的点津下,开始采集制作动物标本。唐氏后代从最初的制作动物研究标本逐渐改良为现代的动物生态标本,开创性的使用了填充法制作标本,方法省时简便、易于操作,制作的动物剥制标本形象逼真、保存时间长。自1907年开始唐氏后代们以其独特的技艺受聘于各大高校、研究所、博物馆等。除了最为突出的动物剥制标本制作技艺,唐氏精湛的技艺还逐渐延伸至动物内部解剖标本、骨骼标本等制作。唐氏标本制作技艺参与见证了中国现代自然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的发展轨迹,为我国生物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在动物学界,人们尊称唐氏家族为“标本唐”。

唐氏在提升完善制作技艺的同时,还将野外观察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发表了具有较高价值的地区鸟类研究报告、鸟类新纪录等,同时,在20世纪50、60年代就为本、专科学生开设了“生物学技术”(脊椎动物标本部分)的课程,1985年1明、1英、唐庆瑜合作出版了《脊椎动物标本制作》一书,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掌握动物标本制作的技艺。唐氏标本制作技艺推动了动物分布、内部解剖等学科建设的发展,其建立的标本馆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在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荐福州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制作技艺也感兴趣:
福州导航

下一篇:连城客家木偶戏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