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商丘市 > 睢县

睢县麒麟舞

睢县麒麟舞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代表吉祥的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居“四灵”之首。麒麟舞原为明末宫廷中的娱乐项目,南明灭亡时(公元1661年),掌管宫廷文化娱乐的文林郎冯玮归隐故里,将一对“麒麟皮”带给睢县大刘寨村的冯氏族众,并亲授演舞之术,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麒麟舞不同于舞狮,也异于舞龙,其造型为“龙头、鹿角、蛇身、羊蹄、牛尾”,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以此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逢年过节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

据睢县蓼堤镇大刘寨村《冯氏家谱》和《杞县志》记载:冯玮祖籍考城(属睢州),初籍杞县,后居仪封。明末中进士,后封文林郎,掌管宫廷文化娱乐事宜。南明灭亡时(公元1661年)归隐故里,将带回的一对“麒麟皮”送给睢县大刘寨村族众,并亲自教授麒麟舞,至今已传15世。

麒麟舞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革新。最初仅限于平地表演,至清末时,随着当地武术水平的提高,麒麟舞12世传人冯永汉、徐延瑞、韩克顺等,开始增设并逐步完善了桌上表演。

麒麟舞也称为“武”麒麟

麒麟舞的传统表演形式可分为3段,分别是盘门、平地表演和桌上表演,其中桌上表演最为惊险,一场麒麟舞全套下来,表演者往往是大汗淋漓。

另外,麒麟舞也称为“武”麒麟,因为麒麟队往往就等于武术队,不仅舞麒麟者大都身怀武功,而且麒麟套路本身就和武功套路一脉相承。

明末清初,迷信活动盛行,当地老百姓最为信奉火神。当时大刘寨村西有一座火神庙,村民组成火神会,定期祭祀、朝拜,祈求火神爷保佑全家平安、人寿年丰。人们把麒麟奉若神明,平时藏麒麟于火神庙中,作为火神爷的坐骑,每逢正月初七(火神爷生日),火神会的信徒们焚香、烧纸、叩头,尊请麒麟下驾,开始舞玩。直到二月二,众人敲锣打鼓,才将麒麟送回庙中,复请麒麟上驾。

麒麟下驾之后,两人手执“明棍”从庙内蹿出,开始盘门表演。“明棍”长5尺,两端点燃火香,舞动时呼呼生风,火光四射,上下翻腾,似流星追逐,如光环套叠。然后以“盆炮”为令,两人持内燃蜡烛的绣球引麒麟出庙,此段礼仪表演全在庙门外举行,故曰盘门。

麒麟入场后开始平地表演,一对麒麟,一张一弛,刚柔相济,生动有趣;持绣球者或站立、或蹲伏、或前瞻,挑逗着麒麟。麒麟表现出有时乐、有时怒、有时腾空而起、有时匍匐在地等各种舞蹈动作。

平地表演后,开始桌上表演,13张方桌摆成3层,两只麒麟做着各种动作往上跳跃,把整个舞蹈推向热潮,动作惊险,群众无不屏息观看。等回过神来争着放鞭炮、吹口哨等,场面很是壮观。

抢救麒麟舞刻不容缓

近几十年来,随着道具的损坏和武术的衰落,并受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麒麟舞已濒临消亡,且麒麟舞14世传人冯明义老人已八十岁高龄,麒麟舞亟待抢救和保护.

推荐睢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麒麟舞也感兴趣:
睢县导航

下一篇:马陆篾竹编织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