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海省特产
青海省特产介绍第18页
藏麻
藏麻是一种很好的甜食辅料。它含糖分63%,蛋白质15%,脂肪1.1%,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无机盐。因此,可用来做精、制酒。一般用它的根做稀饭,甘甜生津,味鲜可口,营养丰富。青海获麻资…
酥油糌粑
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
擀面
青海的擀面有四种作法: 一是长面,即面擀好后,切成长状,调以臊子叫“臊面”,吃这种面招待客,有“长福长寿”、“长来往”之意二是凉面,即面擀好后,切成细长条,煮熟拌上青油冷却即食三是旗花,又叫寸寸子,…
尕面片
面片是西北地区群众最喜爱也最普及的一种面食,做法简单易行,可以不用工具,一般是先将面调揉好,或切成短条,或者先团成饼状,待下锅时再切成短条,锅里煮好相应的蔬菜、肉等后,两手将短条面压开,拉长,一手拿面…
帐房小吃
牧民群众一年四季逐水草而迁移,与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他们在饮食方面也有一些风味特异的小吃。这些小吃不见于摊贩,不登餐厅的大雅之堂,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享受到那奇异的口味。它的品种繁多,制作方法别致…
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牧区群众款待宾客的美食,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初次吃手抓羊肉,会有原始之感,经多次品味,则越吃越馋,使人经久难忘。“手抓”是青海高原上有独特风味的吃法,在全国也颇有声誉。 手抓羊…
毛氆氇
毛氆氇(藏语译音词),指的是藏族群众用优质羊毛手工编织的衣料或服装。毛氆氇细密柔软,具有保暖防雨,结实耐寒的优点,是一种高档民族特需用品,不仅藏族人民喜爱,蒙古族,土族人民也爱穿用。( 西宁)…
裘皮
青海野生动物裘皮资源极为丰富。高档制裘皮原料有石貂(又名扫雪)皮、狐狸皮。中档制裘皮原料有旱獭皮、沙狐皮、海青(又名玛瑞)皮、康鼠(又名青根貂)皮、狼皮、艾虎皮、香鼠皮等。用于制裘用的裘皮主要是绵羊和…
肋巴
很多旅游者会对西宁一种独有的叫“肋巴”(Kebab)的烤肉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一种先把羊排骨煮到半熟,然后再刷上酱,在炭上烧烤的风味肉串,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土耳其烤肉,甚至Kebab这个词也是源自土耳其语…
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主要食品。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成细面便是待食的糌粑了。这与我国北方的炒面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藏…
枸 杞
枸杞(lycium barbarum)属茄科植物,主要产于海西州的德令哈、格尔木、都兰、乌兰,以各农场种植的品质最佳,其他各州及东部农业区亦有野生和种植,年产量约近百吨。8-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鸟岛彩蛋
彩蛋是一种具有欣赏价值的装饰工艺美术品。青海的彩蛋多以青海湖鸟岛的弃蛋壳为原料,精心绘出各种工笔画或彩色图案制作而成。 青海湖鸟岛每到夏季,就在斑头雁、棕…
彩陶
青海彩陶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中发现,从青海东部河湟谷地到西部柴达木盆地有新石器时代及较晚时期的古代文化遗址500余处。其中属新石器时代的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属铜石并用时代的有齐家文化类型…
陶玉
陶玉是青海省李鸿仓独创发明的一种新型工艺品,选用多种成瓷材料烧制而成。这种新工艺突破了自古以来人类制造陶瓷的传统模式,并创造了陶文明的新纪元,特性在于既似陶器又似玉器,表面硬度超真玉,所烧制出的艺术品…
丹麻彩石工艺品
学名叶腊石,产于青海省湟中县丹麻乡,故名"丹麻彩石",又称昆仑彩石。产于当地30厘米厚成带状纵横山脉土层之内,呈晶体色纹或瓣纹。颜色由白色、黄褐、红褐、紫、橙色等组成,多为黄褐色,…
走遍青海省
西宁市特产
海东市特产
海西州特产
海北州特产
黄南州特产
海南州特产
果洛州特产
玉树州特产
青海省美食小吃
青海省民俗文化
青海省十大特产
青海省全部特产
青海省地理标志产品
青海省旅游景点
青海省十大景点
青海省地名网
青海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