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特产
黔东南州民俗文化
苗族茅人节
在榕江县北部的,两汪乡的空伸、空烈一带居住着数百户苗族同胞,这支苗族,妇女头裹锥形头帕,身着百褶裙,长仅有16厘米左右,被誉为世界超短裙故乡。这支苗族勤劳手巧,她们所做的裙子,除绣花丝线和衬底用的绸缎…
苗族踩鼓节
踩鼓节流传于贵州的凯里、丹寨、雷山等县的苗族地区。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苗族青年男女自动聚集于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这种鼓是用实心楠木挖空、两端绷以牛皮作成的。届时,由一个有威望的老人,将放在他…
歌会(四十八寨歌节)
四十八寨歌节是黔湘边区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缩影。该歌节历史悠久,具体起源于何时,由于当时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没有留下记载,史书、方志、族谱等虽对其进行了叙述,但就其历史起源,没有明确的定论。从流传于民…
侗年
侗年,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省黎平、榕江、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后来互相仿效,人们逐渐过起了侗年。20世纪80年代初,经…
侗族刺绣
侗族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侗族刺绣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侗族的刺绣品上,还有些独特的起点缀作用的附属物。如苗族使用的附…
月也
侗族“月也”,意为集体游乡做客,是侗乡的一种社交习俗。侗族某一村寨的男女青年按约定到另一个侗寨做客,期间要举行赛芦笙、对歌等活动。以春节期间的“月也”(也称“也哼年”)最为盛大和隆重,“也哼年”一般由…
黄平苗族古歌
苗族分布在我国西南数省区。按方言划分,大致可分为湘西方言区、黔东方言区、川滇黔方言区。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一带是全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大致包括凯里、剑河、黄平、台江、雷山、丹寨、施秉、黄平、镇远、三穗,以…
雷山苗年
苗族三大方言区都有在丰收后的卯日或辰日、亥日、丑日过苗年的习俗,只不过由于汉文化的影响,在各方言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冲击而弱化、矮化的现象。但在丹寨、雷山等地的许多苗寨中,“苗年”仍旧是他们最为隆重的节…
丹寨苗年
在贵州省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苗族聚居区,苗年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自古至今,这一地区的苗族一直使用着与汉族农历不同的苗历,苗历岁首即为苗年。当地过苗年需通过协商按顺序进行,这使得不同苗寨可以在不同年…
丹寨苗族服饰
贵州省丹寨县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的斜坡地带,这里的多民族聚居山区以苗族嘎闹支系为主体,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使生活和劳作在这里的苗族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将现在能收集到的古老服饰进行对比,发现七个亚族群…
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地,共有苗族一百七十余万人,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苗族素“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苗族民间流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说,对疾…
台江苗族服饰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南岸,东南与剑河县交界,西南连接雷山,西邻凯里,北与黄平、施秉毗邻。总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陡降。清水江环绕县境北端,巴拉河、翁你河、翁密河自南向北、…
黄平苗族银饰制作技艺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佩戴首饰的习俗,其中尤以苗族、彝族最为突出,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等省。苗族制作和佩戴首饰的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刘禹锡贬官至湘西,曾赋诗描述苗族佩戴“银钏金钗”的状况。宋代洪迈《容斋随…
石桥古法造纸
在丹寨县北部南皋乡西部深山中的一个谷地里,还存在着古老的造纸技艺,人们称其为石桥古法造纸。石桥距县政府驻地30公里,距南皋乡政府6公里。这里属低山地貌,地势东高西低,村寨坐南向北,清水江上游的一条支流…
苗医药(九节茶药制作工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地,共有苗族一百七十余万人,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苗族素“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苗族民间流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说,对疾…
走遍黔东南州
贵州省特产
凯里市特产
雷山县特产
榕江县特产
台江县特产
镇远特产
黄平县特产
丹寨县特产
剑河县特产
天柱特产
锦屏县特产
从江县特产
岑巩县特产
黎平县特产
麻江县特产
施秉县特产
三穗县特产
黔东南州美食小吃
黔东南州民俗文化
黔东南州十大特产
黔东南州全部特产
黔东南州地理标志产品
黔东南州旅游景点
黔东南州十大景点
黔东南州地名网
黔东南州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