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确山

打铁花

打铁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铁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铁花是流传在河南驻马店确山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确山打铁花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汉族民间传统焰火,在2006年入选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民间传说,打铁花源自北宋。相传在北宋年间,确山县有一年遭遇大旱,为了解除旱情,村民自愿捐钱修建一处庙宇,还要铸一口大钟放置在庙中,于是各家各户就把自己家中的铁器拿到空旷的场子上,由铁匠们把铁器熔化成铁汁。谁知这个时候飞过来一群乌鸦,盘踞在树上呱呱叫个不停,无论怎么轰都轰不走。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人。他在地上捡起两根柳木,蘸了些熔化的铁汁,把柳木向上一击,铁汁溅起了十几米高的金色火花,如同焰火一般照耀了天空,乌鸦受惊纷纷飞跑。当大家都为这突如其来的奇景惊叹不已时,老人已经不见了。自此以后,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汉族民间传统娱乐活动“打铁花”流传了下来。

追溯打铁花的历史,可从北宋说起,其鼎盛时期是在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确山打铁花曾经濒临消失。确山打铁花是河南独有、全国仅存的“民间焰火”。

打铁花的表演十分有讲究,确山铁花的表演形式和操作过程充满了神秘和惊险,主要有三种技艺——搭花棚、设彩、击花。

搭花棚:人们要先在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个丈余高的大棚,称为“花棚”。

设彩: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

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的用具叫“花棒”,即手腕粗细的新鲜柳木棒两根,称作“上棒”和“下棒”,各长尺余。上棒”的一端侧面挖有指头肚大小的圆坑一个,用以盛铁汁。

击花:打铁花时,打铁花者手执两根花棒,1上身,头上反扣着葫芦瓢,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上棒”,小圆坑中的铁汁冲向花棚,炽热的铁汁碰击到棚顶的柳枝而迸溅四射,飞扬的铁花点燃棚上的鞭炮、烟花、起火,立时,火树银花,蔚为壮观。十几个“打花”者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后,遇到棚顶的柳枝立刻迸散开来,铁花又点燃了棚上的鞭炮、烟花。铁花飞溅,流星如瀑,鞭炮齐鸣,声震天宇。

据考证,古时候不仅大作坊、大字号的工匠组织举行“确山铁花”活动,村镇集市中的小炉匠、小铁匠铺,也会举办小型的“打铁花”活动。他们一般不搭花棚,也不举行祭祀活动,只是选择一棵不太高的柳树或枣树,把鞭炮、起火绑在树上,把群众自愿捐送的废铁化成铁汁,用木板或木锨往树上打。这种小型的打铁花活动,在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文化艺术生活极度贫乏的古代农村,给乡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振奋。这种有着浓厚的道教和行业特点的“打铁花”活动,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支持,成为确山县的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汉族民间传统娱乐活动。

确山打铁花大型表演最初是炼丹道士与民间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在每年春节时为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师爷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充满道教的色彩和行业的特征。

宋代崇尚道教,确山县境内的老乐山,曾是道教的圣地,道教庙观遍布全县,仅乐山一处,就有“九宫二观一拜台”之称。社会上的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与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个祖师——太上老君,所以,工匠们与道士们可谓师兄弟。

打铁花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每年年初,五门工匠们开业之前,为首的工匠就会经过协商,搭好花棚,并在花棚的北方,面向南搭一神棚,选定吉日,到本县老君庙、火神庙中献上各种祭祀品。之后,五匠中各门店、字号内的所有人等,都抬着本店供奉的老君神像,列队而行,一路吹吹打打、鸣放鞭炮到神棚。沿途各工匠的店铺都要设香案供品迎送。队伍到达神棚后,把老君神像安放在神棚之内,举行祭祀仪式,求老君爷、火神爷保佑全年平安、生意兴隆、四季发财。夜晚开始打花。参加打花的多是各门店的工匠,打花之前都要在神棚内跪拜、更衣,求神灵保佑安全,避免烧伤。工匠们的祭祀活动得到道士们的支持和参与。道士们或提供打铁花的场地(多是属于庙产的空地),或出钱出物。在工匠们祭祀1时,道士们往往组织笙、箫、管、笛、丝竹、锣鼓等乐器,为工匠们助兴助威。平时,工匠们为道士们铸造钟、罄、云牌、香炉、火盆之类,也是不收费的。

遇到道教的重大庆典,道士们也会出钱出物,请工匠们举办。举办“打铁花”,为道教增添光彩。这无形中促进了“打铁花”活动的开展。显而易见,“打铁花”的最初目的一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群众,扩大影响,等于做一次广告;二是讨个吉利,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象征着事业发达兴旺。

确山打铁花民俗虽屡有中断,因技艺依附于道教,实施依附于铁匠行业的开炉及民间年节及喜庆日等活动,故传承不绝、绵延于今。确山打铁花经过千年流传,不仅增加了鞭炮、烟花,还把耍龙灯、打铜器、游社火吸收进来,形成一种场面恢弘、气势磅礴、喜庆吉祥的独特表演风格。

表演时古乐齐鸣,十几盘化铁炉火光冲天,打铁花艺人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上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叫“下棒”),1着上身,头上反扣一葫芦瓢,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上棒。十几个“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紧跟一人,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后,遇到棚顶的柳枝立刻迸散开来,冲向夜空,犹如火树银花,绚丽多姿,光彩夺目。铁花又点燃了棚上的鞭炮、烟花等,顿时,铁花倒悬如火山喷发,鞭炮齐鸣似两军激战,雾岚氤氲,流光溢彩,惊心动魄。

打铁花是个技术活,打铁花时,如果1000多度的铁水溅得不散,就会流到表演者身上打铁花需要特殊的技艺,需要一定的胆量。

每当打铁花时,附近的龙灯会都组织龙灯赶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穿梭,称为“龙穿花”。“龙穿花”是显示每个龙灯队阵容、意志、技巧的最佳场合。“穿花”穿得最好的龙灯队会受到同行和观众的好评及敬慕,也会受到打铁花组织者的奖励,日后便名声大振。

确山打铁花是中国汉族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打铁花与民众的祈福愿望、祈福习俗,又与道教艺术的世俗化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打铁花还融入了豫南地区的汉族民间信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生活内容,文化内涵丰富,很有特色。

确山打铁花不仅仅具有欣赏的价值免耕重要的是它与与中原地区的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节庆习俗密切相关,已溶入到民族文化之中,包含有中原地区文明发展史上的冶铁文化、道教文化、民间工匠文化、祭祀文化、生产商贸文化、节庆文化、古代广告文化、古代信息传递、民间工艺传承、火药的利用和烟花鞭炮的产生与发展等大量古代文化信息,是古代文化的集而大成。

推荐确山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花也感兴趣:
确山导航

下一篇:海盐晒制技艺(象山县)

返回电脑版